220523

5月23日,无趣,写一点东西吧。

最近还是在看《Gödel, Escher, Bach》,很喜欢。

图灵丘奇论题,是一个,和哥德尔不完备定理一样有趣的东西。

人能计算的,也就是机器所能计算的
机器所能计算的,也就是图灵机所能计算的
人能计算的,也就是图灵机所能计算的

人类的,极限。

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也只是图灵机的计算能力。

一方面,这表明如果人是理性的,人的思维符合还原论的物理规律,人类能思考的,再多也不超过图灵机。

——那是不是说,有一天,真的能实现人工智能,人和机器在思维能力上是等价的,甚至是机器降维打击人类。

或者说——人类有一些感性的认知,是机器所无法达到的,或许人能凭空产生认知和概念。

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有极限的
如果人类的思维是理性的有逻辑的,那人的极限就是机器的极限
要想要超越机器,就必须能够做到一些机器做不到的事情
比如凭空产生一个念想
但从还原论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可能的
这样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是能被实现的
也就是有一天,机器的智能不会低于人的智能
或者超越还原论
相信感性的认知是人类特有的
也就是,什么是“心”,什么是“爱”
这就是我今天继续摸鱼的理由
我觉得人类的未来比当下的ddl更重要

就好像,在带有些死寂的荒漠中,阿蒙说,“切尔诺贝利”,然后镜头瞬间穿越云层,来到源堡,之前的一系列铺垫都转换成了对这一刹那的“刻骨铭心”
太惊艳了

啊——

什么时候能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啊——

不对啊,那时候人工智能老婆都看不上我。

妈的


呐,你知道递归吗。想必是知道的。

递归啊,就是自己调用自己。

怎么调用自己啊——那你要定义自己是什么。

$\lambda$ 演算 是个好东西。$\lambda$ 演算 的规则, 你大概一下就能看懂。

形式系统。

——我们暂且忽略那玄乎的形式系统,以直观来理解下面这份python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lambda this:(
lambda n:(
1 if n==1 else (
2 if n==2 else(
this(this)(n-1)+this(this)(n-2)
)
)
)
))(
lambda this:(
lambda n:(
1 if n==1 else (
2 if n==2 else(
this(this)(n-1)+this(this)(n-2)
)
)
)
)
)(5)

这是一份递归程序,它的参数,传入了自己。
那真是神奇,一个程序的参数竟然可以是它自己,似乎,略有些诡异。

$Y:=λf.(λx.(f (x\ x)) λx.(f (x\ x)))$


UOJ 上有一道经典的题,写一个程序,让程序输出自己。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是通过文件系统调用到自己这个文本,然后输出。这确实是一种跳跃超脱的办法,从更高的维度来审视自己——我能看到的不只是我的代码,还有整个计算系统的底层逻辑。

或者,有一种别的方式

1
2
#include<cstdio>
char*s="#include<cstdio>%cchar*s=%c%s%c;main(){printf(s,10,34,s,34);}";main(){printf(s,10,34,s,34);}

Quines are possible in any Turing-complete programming language, as a direct consequence of Kleene’s recursion theorem

竟然能用到这里。

那量子计算机呢——


其实并没有什么闲情雅致

或许该试着以人生长度的视角来审视自己。


5.23

高考冲刺,很大一块黑板,写了大大小小一些寄语,实到,应到,课程安排。大概是知道大学已经过了一年,但我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
我还记得刚来贵校时的不适应,娃娃毕竟是做题家,五彩斑斓的社团迷人但让人畏惧。朋友加了体育社团,艺术社团,诸如此类,但都是本就优势的特长,那段日子过得很难受,毕竟是做题家的悲哀。
上学期对自己的定位很低,这学期却又颇高,我不知道我是如何处理其中矛盾的,高中的时候我以为我已经意识到自己普通平庸卑微,但似乎又会燃起一些无意义的理想,不切实际。
之前一直很不习惯舍友的生活状态,其实我真的还是很喜欢他的。今天被他的一些行为挺感动的——我说早点睡,他就行动了。会羡慕他眼中的世界,所有的课程都是pf制,没有内卷,和三两社团朋友搓麻将,大学生活是可以享用的。他说,都考上北大了还能过得不好吗。他的世界确实值得他留着,他说想体验被封控的生活。
然而直到现在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定位,更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明明知道「思考人生是毫无意义的」,而且确实让我高二的生活大量内耗,但止不住自己的思维。
还是摸了一天鱼,比如那本geb,真好啊,求知欲我大概是不缺的,但是我笨,我没有那么多时间让我用愚蠢的大脑把那些无尽的知识一一搞懂,或者说 哪怕我苛求的是学习过程中的欢愉,也难以支持。这学期学什么都很快乐,哪怕是被称为屑课的ai引论,一遍又一遍回放的数学课,看总书记的讲话并学习精神,收集史料造论文,什么都很好玩,但是我卷不过。我会觉得下学期压力会更大,我不敢去迈出新的尝试,不敢去选一门物理课来满足我卑微的好奇心,不敢去接受实习来占据时间。
如果大学的所有课程都是pf,那么我的大学生活会怎么样,我会摆烂吗,好像不会,毕竟上学习信概听得挺认真,行策也努力在学。但是我还是不敢。除了课程,对体育和艺术我真的有什么别的爱好吗,很多东西我都懂一些,常见的体育运动至少会打,大部分娱乐项目都积极快乐。但可惜的是我并不把它当成爱好,偶尔去游一次泳很舒畅,打一次球很舒畅,但仅此而已。
这学期选的音数课我觉得是我最喜欢的课,我可以说基本是个音乐小白,五音不全,乐器的音大概也是不准的,能准音的那些东西是不灵活的。
但音数确确实实让我觉得音乐很漂亮,很漂亮,就像数学,像物理,像逻辑,元数学一样漂亮。然而依然——我并不能通过我觉得好的课拿一个成绩。我觉得我收获很多,但我还奢求好的成绩,这实在是荒谬。所以之前就会想,为什么不能所有都pf……


5.24

音数左右ddl是24点,每道题都满分了但合起来只有94。不想再试图去重新把原来的答案再提交一遍了,倒不如来补充一点昨天的内容。
现在说点什么的动力确实没有昨天足了,有时候感情充沛就想多发泄,有时候又不愿意说什么。有时候很有动力做任何事,有时候却只想着摆烂——会羡慕前一种情况的自己。

其实我更知道的是我不会把这些话发给任何人吧,碎碎念,毫无逻辑。除了诉诸于四海——。我很愿意听故事,但一些胡乱的文字,似乎是没有吸引力的,似乎不谈及家国,显得很自我,但在当前社会舆论环境下,自我似乎是一个贬义词。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大概一些的人觉得肤浅,一些的人觉得矫情。但一直很喜欢黑塞的小说,虽然世界纷纭,但永远的少年,却也永远成长。其实并无问题,但总会觉得隔阂。

上午的故事,说「挑战极限」,真的很有道理啊。但从某些别的方面,却是不敢,不敢逼自己,会觉得会逼出精神病。总是试图找台阶下,想要找好后路,希冀于未名湖能让我平静,然后再重新开始。

人真的有多少主观能动性吗,或许量子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几乎都是无法苛求的。以前会觉得自己突然悟到了何谓「知天命,尽人事」,但当时觉得豁然开朗,现在却又迷糊了。原来开悟也是会遗忘的,这真不好。
我润的理由是什么,我没有一个清晰的回答,好多事情都这么浑浑噩噩,不知道过去也不知道未来。但今天吃到了西瓜,虽然又是日复一日的核酸,但却觉得有些值了——哪怕就为了吃这么半个西瓜吗,啊,真棒。多少听过一些故事,像什么女孩乘坐火车跨越大半个中国,就只是想见男孩一面,或许许多人不同意,但西瓜这件事和见一面在我看来似乎是可以相提并论的,只是我现在才强行赋予一件事情一个理由。
事情需要理由吗,是不是万事万物都可以没有道理。我会相信喜欢一个人不需要什么道理,为什么不能相信想回来不需要什么道理。某天晚上我还试图盘算润和不润的利弊,其实到头来什么都没有盘出来,但就是想润了。就像就是想学数分了,就是想写点代码了一样自然和毫无道理。
念头往往会摧毁理性,但确实获得了暂时的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