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1299-1923

老师让你读专著你硬着头皮写通史】(因为只有最后两天)

呜呜还是先读一遍吧。

  • 本书作者卡罗琳•芬克尔,致力于为一般读者提供一部基于最新研究成果的完整的奥斯曼帝国史。她的目标是改变对奥斯曼历史的过度简化观点。最近几年,奥斯曼历史的研究呈现出热潮,但一些著作可能缺乏深度,过于简单化,或者受到西方叙述传统的影响。
  • 作者在土耳其共和国居住了约15年,这段时间影响了她对奥斯曼历史的理解。她指出土耳其历史经历了文字改革等变革,对奥斯曼时代的看法也逐渐演变。作者提到历史研究是不断发展的,但目前人们对奥斯曼帝国的认知仍然受到西方叙述的影响,其中包含了对土耳其和奥斯曼的刻板印象。
  • 作者选择将研究时间延伸到共和国时期的1927年,以强调共和国和帝国历史之间的关联性。作者面临了书写奥斯曼历史的难题,但她相信通过讲述清晰的叙事线,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奥斯曼历史的复杂性。
奥斯曼帝国的起源与崛起
  • 土耳其共和国把1299年作为奥斯曼帝国建国的时间点,虽然没有特定的说法但那个时候他们也不过是中亚“突厥”部落的一支。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历史记载中,由于1300年左右的巴法翁战役,在离君士坦丁堡不远处拜占庭军队第一次与“奥斯曼”领导的军队交锋。
  • 西方中心主义的观点强调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与拜占庭帝国的衰落之间的关联。西方中心主义者认为奥斯曼帝国的兴起是受到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和内部分裂的推动,使其能够在该地区取得主导地位。
  • 十四世纪初叶时拜占庭帝国版图已经仅剩君士坦丁堡、色雷斯、马其顿、今日希腊的大部分,以及安纳托利亚西部的一些堡垒和安纳托利亚海港。作为起源于游牧民族的奥斯曼人,特别是可能起源于。
  • 从书中我们发现奥斯曼帝国扩张的本质是苏丹为了维护个人的权威。
圣战
  • 西方中心主义的传统观点会把奥斯曼帝国的扩张认同为穆斯林的“圣战”,出于宗教的使命感。
  • 但历史记载给我们呈现另一个观点,十四世纪早期奥斯曼的编年史和诗歌中称武将为”gazis”,并不含有太多宗教意味。
  • 但可以看作是一是民众和战士对征服的野望,二是苏丹为维护统治建立的铁血的手段,建立威严。事实上纵观奥斯曼帝国的历史,无论是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和尊严去围攻君士坦丁堡,后世主张改革的xxx因为其胆怯导致了失败,而有野心的。我们可以看出奥斯曼的扩张几乎一定依靠所谓的征服者。

  • 从西方中心主义的角度看,奥斯曼帝国的崛起还可能被视为对欧洲的威胁。在奥斯曼帝国的高峰时期,它的疆域延伸到中欧,并对东欧和南欧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中心主义者可能会将奥斯曼帝国的崛起视为对欧洲传统势力的一种竞争和威胁。

  • 一些西方中心主义的观点可能会关注奥斯曼帝国与西方文明之间的文化和宗教交流。奥斯曼帝国在其辖区内容纳了多种文化和宗教,这可能被视为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方文明的元素。这种观点可能会将奥斯曼帝国的兴起看作是一个由西方文明动态影响的产物。
金钱与稳定的统治

奥斯曼帝国的历史

奥斯曼一世 (?~1324)

奥尔汗一世 (1324-1362)

穆拉德一世 (1362-1389)

巴耶济德一世 (1389-1402)

  • 存在一个反奥斯曼联盟,首领是巴耶基德的妹夫阿拉丁贝伊

  • 王朝之间的联姻虽然可以作为外交工具,但并不总能确保忠诚,并且可能无法获得潜在敌人的效忠。奥斯曼皇族通常不会让公主嫁给基督徒,而是更倾向于嫁给穆斯林的王子。此外,他们也避免将公主嫁给奥斯曼帝国征服过的领地的统治者,以防止可能的权力争夺。

    在1381年,巴耶济德一世攻占了格尔米扬埃米尔国,迎娶了该国的公主苏丹可敦。这一举动显示了奥斯曼帝国在该地区的权威地位高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埃米尔国。

  • 为了打过格尔米扬,奥斯曼帝国的编年史为了政治正确表示是阿拉丁因为穆拉德一世的女儿(他的新娘)的哀求攻击奥斯曼领土。

  • 1393年冬天,巴耶济德一世在马其顿的塞雷召见了他的基督教附庸国君主,曼努埃尔二世的一些亲戚,巴耶济德的邀请是无法拒绝的。曼努埃尔二世是当时拜占庭教皇。

    • 基督教附庸国,说明宗教还真不是一个独立的东西

  • 威尼斯,穆拉德一世偏向威尼斯,巴耶基德一世策略接近与热那亚结盟对付威尼斯。巴尔干半岛上最危险的敌人是匈牙利王国,其吞并了一个附庸国瓦拉几亚,征服了马其顿,于是匈牙利帝国向西方求援。又恰好打败了士气高昂的法国英国十字军,控制了多瑙河以南的巴尔干半岛。十字军战俘可以靠送钱(奢华的礼物和30万弗洛林)获释。

  • 1397年还在被围攻拜占庭,曼努埃尔二世要不到钱,结果发现帖木儿从中国达到了伊朗。安卡拉战役失败了。帖木儿可以算塞尔柱苏丹国领土的继承人,所以巴耶基德找到开罗哈里发赐予相应苏丹的头衔。帖木儿阵营中又许多安纳托利亚西部的前统治者液体燃烧弹“希腊火” 让巴耶基德误以为自己胜利结果反而是被困。于是被俘虏。

大空位时期 (1402-1413)

  • 内战,几个儿子各自为政,夺权。
  • 对于英国法国,巴耶济德一世与帖木儿的冲突成为西方文学、音乐和绘画中受欢迎的主题。这些作品通常夸大帖木儿俘获巴耶济德一世的传奇故事,加入虚构元素,形成东方幻想。非奥斯曼的历史观点可能强调这些作品中的文学创作和艺术表达,同时关注贸易关系、女性角色和帝国间爱情故事,以突显不同文化之间的影响和交流。
  • 穆萨王子继承兄长苏莱曼,背后有瓦拉几亚支持,1411年兵围君士坦丁堡因为苏莱曼的儿子奥尔汗逃到了那里寻求庇护。后在战争中被杀死。

穆罕穆德一世 (1413-1421)

  • 在很多支持(如医院骑士团联军,希俄斯岛)下,居内伊德在伊兹密尔的堡垒最终被穆罕默德一世攻下。居内伊德被任命为多瑙河畔的尼科堡的总督。任命被打败的反抗者就任国家要职是奥斯曼早期就有的行政习惯。
  • 此时曼努埃尔二世处境更加艰难,想了想只能利用奥尔汗去内斗,于是送给了瓦拉几亚,总督米尔恰,结果奥尔汗被穆罕穆德追上了。于是内斗暂时停止。结果又出现了一个失踪已久的兄弟穆斯塔法。结果又打败,逃到教皇那里坐牢。
  • 在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一世统治时期,社会与经济危机促使了魅力领袖谢赫贝德雷丁的崛起。他是一位神秘主义者,提倡泛神论思想,强调“万有单一论”以消弭社会对立。在与苏丹穆罕默德一世对抗的背景下,他吸引了失望的人们的支持,主要集中在多瑙河三角洲以南的地区。谢赫贝德雷丁的教义对边境贵族和农民产生了影响,引起了对奥斯曼统治的不满。
  • 尽管谢赫贝德雷丁的反抗并未持续很久,他最终被逮捕、审判和处决,但他的思想影响力延续至帝国末期。他的信徒在奥斯曼帝国的解体时期继续传播其理念,尤其在无政府主义的神秘教派中。他的名字在现代土耳其人心中仍有影响,尤其是政治上偏左的人。谢赫贝德雷丁的教义被认为对国家构成威胁,但其思想仍然在土耳其社会中流传,体现在现代文学和诗歌中(土耳其共产主义诗人纳齐姆 希克梅特)
  • 【征服了瓦拉几亚,让他的儿子成为了民间传说中的吸血鬼】
  • 在1421年,苏丹穆罕默德一世逝世,未能夺回父亲巴耶济德一世时失去的土地。他精心谋划继位问题,但在终年未满20岁的儿子穆拉德二世宣告继承后,家族矛盾再度显露。穆拉德一世曾计划将幼子送到君士坦丁堡做人质,以确保兄弟争端不再发生,但计划未能实现。”假”穆斯塔法和居内伊德被释放,展开对安纳托利亚的进军。边境贵族们纷纷支持他们,表明对奥斯曼中央集权政府的不满。然而,穆斯塔法最终失败,被俘并处死。弟弟”小”穆斯塔法接替反抗,但也遭到失败,逃亡到君士坦丁堡。苏丹穆拉德二世着手重建国家,击败反抗势力,巩固了安纳托利亚西部的控制。整个过程揭示了家族矛盾和地方贵族对中央权威的抵抗,为奥斯曼帝国未来的挑战埋下伏笔。
  • 到底应该由谁继承的问题要由真主来决定。统治权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获得苏丹之位。仅仅拥有王座仍不足以服人,还要维持那些能助他实行统治的人。

穆拉德二世 (1421-1444)

  • 边境贵族和小国君主是敌也是朋友。拜占庭的古老垂死是奥斯曼帝国的优势。
  • 在中世纪的国家,对一个王朝或某个个人的效忠会主宰政治发展的方向。
  • 即使是威尼斯也是通过推出奥斯曼王位的竞争者,血缘。
  • 在帖木儿继承者沙哈鲁要求其展示忠诚时,追溯自己的历史为中亚乌古斯突厥卡耶部落
  • 然后马上退位了之后,十字军还在打过来1444年9月18日至22日,拜占庭皇帝约翰八世又释放了一个王位觊觎者试图搅乱奥斯曼宫廷。

穆罕穆德二世 (1444-1446)

  • 直到1451年穆拉德逝世,穆罕穆德二世才能大刀阔斧改革。他也杀了唯一还活着的兄弟。

  • 此前王位觊觎者出现所 造成的混乱在奥斯曼人心中记忆犹新,因此,穆罕默德二世同意付出金钱 让拜占庭继续监管奥尔汗。但是当穆罕默德出兵对付卡拉曼时,拜占庭皇 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派出特使,要求奥斯曼支付更多金钱以继续监管奥尔 汗,并且暗示要是不送钱来,他们就可能会释放奥尔汗。

穆拉德二世 (1446-1451)

穆罕穆德二世 (1451-1481)

  • 于是1459开始,伊斯坦布尔变成了一个伊斯兰城市。
  • 控制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基本就是黑海。
  • 在15世纪中叶,白羊王朝的乌宗·哈桑通过不断的扩张,将安纳托利亚东部、伊拉克、法尔斯、克尔曼等地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成为一个强大的对手。他采取了积极的外交策略,与威尼斯结盟,并试图分裂奥斯曼领土,重现帖木儿的成功。然而,在与奥斯曼和卡拉曼王朝的复杂关系中,乌宗·哈桑的计划并未完全实现。
  • 在与奥斯曼的冲突中,乌宗·哈桑一度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最终在与奥斯曼军队的战斗中失败,失去了一部分领土。他试图通过与威尼斯和马穆鲁克的外交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地位,但最终未能成功。土地虽然失去不多,但是失败了之后内部矛盾爆发(声誉受损?)。

  • 奥斯曼对火药时代武器装备的娴熟使用,让他们面对东方敌人时始终能保持优势地位。都是受真主启发的统治者一个胜利了一个失败了,声誉有问题,导致内部反对势力。

  • 打了胜仗后,他向伊斯兰世界的君主们发送了胜利宣告。这些信函是宣传战中的武器,当年乌宗 哈桑权势高涨时使用过的夸张的名号现在被穆罕默德据为己有

  • 奥斯曼帝国通过海军的发展,尤其是在黑海地区的扩张,使其成为该地区的超级强权。他们逐渐摧毁了威尼斯和热那亚在该地区的贸易殖民地,加强了对黑海的控制。在西方实现战略目标后,奥斯曼帝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领土区块。

    1480年,奥斯曼帝国进行了两次海军行动,分别攻打罗得岛和那不勒斯,但都以失败告终。在穆罕默德的领导下,奥斯曼人未能攻占这两个目标,最终撤回伊斯坦布尔。此后,穆罕默德在东部进行扩张,但在准备进攻意大利时突然逝世

  • 49岁他对继承人的想法都写在几年前颁布的一部法典中。在法典里,他正式认同了兄弟相残的做法,任何一个继承苏丹之位的儿子“为维持世界良好秩序”都可以除掉其他人

  • 帝国的发展发展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宫廷仪式;黑海已然成为“奥斯曼湖”,控制了延伸到波兰,莫斯科公国,伊朗的内陆贸易网络。利用关税赚钱。

  • 奥斯曼经济经济过度依赖农业,奥斯曼偏向于极大化国家的财富,以及避免市场货物短缺,而西方目的是经济活动与利润。

  • 在奥斯曼帝国治理新征服领土时,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保留原有组织机构,基于土地和资源调查建立资产分配机制。地方骑兵在军队中发挥关键作用,土地分配调整引起一定争议。穆罕默德进行多次货币贬值筹集资金,少年征召制度用于选拔公务人员。(基督教的被拉走了)

  • 穆斯林的边境贵族们在奥斯曼帝国的攻城略地中仍继续扮演着领导角色,他们拥有大量的财富,主要是在巴尔干半岛地区,但随着少年征召制度的扩展,他们往日的荣耀亦逐渐褪色。其中一个衰退的贵族钱达尔勒•哈利勒,企图劝阻穆罕默德围攻君士坦丁堡一事。

  • 在穆罕默德在位的最后几年,他致力于建立一套立法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这套制度的设计人是卡拉玛尼•穆罕默德帕夏,担任大维齐尔,苏丹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

  • 穆罕默德至死都念念不忘自己是拜占 庭帝国及首都的法理继承者

巴耶基德二世 (1485-1512)

  • 穆罕默德二世去世后,奥斯曼帝国陷入内乱,巴耶济德与卡拉曼王子杰姆争夺王位。内乱中,禁卫军发动暴力行动,杰姆未能得到有效支持,最终流亡至马穆鲁克领土。巴耶济德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巩固了统治,维护了帝国的统一。

  • 巴耶基德:真主已将这个帝国永久托付给我, 你却不肯屈服于命运——为什么? 你宣称:“我是走向圣地的朝圣者。” 但你却是为了世俗的苏丹之位朝圣——为什么?

  • 当巴耶济德派遣的特使带着和平协约回罗得岛让大团长签字的同时,他们还与医院骑士团签订了进一步的条约:骑士团要派人在法国监管杰姆,这么做的回报是巴耶济德每年支付4万枚杜卡特金币。巴耶济德还派出各类密探确认他弟弟何在以及最近在做什么。

  • 有个密探叫做为巴拉克,一路经历险境甚至被抢。法国国王查理说你要是能付一笔钱我能给你一点指点,但是巴拉克没有筹到足够的钱,准备回到伊斯坦布尔,在酒馆闲谈里听说杰姆要被骑士团送回意大利了,赶紧筹到钱获得了指引,在教堂隐秘的角落,指引它的人带他看了一眼杰姆。

  • 教宗游说查理拿到了时年29岁的杰姆,然后四处游说组织十字军,杰姆的母亲本来愿意花十万元,现在也接受了。结果后来变成了,教宗担当杰姆的监管人,并且保证不会利用他对付巴耶济德,同时教宗则可以获得每年4万枚杜卡特金币作为回报。交易在互不信任中达成。

  • 此时的Jam:教宗啊,即使让我统治全世界,我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信仰。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结束牢狱生活,我已经快忘掉还有什么歧见了,我发誓一定会效忠哥哥

  • 即使死了也被要遗体也没被拿到。

  • 也可以通过操纵任命,将苏丹 中意的接班人选指派到离伊斯坦布尔较近的省份,等到自己死去,这个 人可以比别人早点赶到首都以取得王位。

塞利姆一世 (1512-1520)

  • 与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战争
  • 这次开战的理由,虽然对方也是逊尼派穆斯林,也是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和麦地那的守护者,奥斯曼的宗教人士仍赞成出兵攻打马穆鲁克,仍然归为 圣战。谁帮助异端,谁本身就是异端。
  • 虽然马穆鲁克兵力可能和塞利姆的军队一样多,但是他们不久前才开始接触火药技术,面对奥斯曼的大炮和火枪,他们几乎没有火器在手。
  • 奥斯曼帝国在征服埃及和叙利亚后成功实施对伊朗的贸易封锁,削弱了萨法维王朝的经济。商队无法再绕过奥斯曼封锁线,奥斯曼通过直接控制埃及和叙利亚的贸易路线,对萨法维和奥斯曼两国的经济都造成了打击。塞利姆还驱逐了伊朗商人,特别是将阿勒颇的伊朗社群迁移到伊斯坦布尔。奥斯曼此举不仅在地缘政治上取得了优势,也为其在红海拥有通道,与葡萄牙在印度洋的竞争开启了新纪元。这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奥斯曼在地区的地位,为其继续扩张创造了新的机会。

苏莱曼一世 (1520-1566)

  • 塞利姆一世在1516至1517年征服了叙利亚和埃及后,自封为“世界征服者”

    苏莱曼沿用了这个称号:统治着白海(即地中海)和黑海,统治着鲁米利亚、安纳托 利亚、卡拉曼,杜京卡迪尔、迪亚巴克尔省,库尔德斯坦、阿塞拜 疆、波斯、大马士革、阿勒颇、埃及、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和 所有阿拉伯土地,还有也门,以及被我尊贵的父亲和伟大的祖父以 雷霆万钧之势征服的不计其数的土地的君主

  • 马穆鲁克被征服后,迅速被改编成奥斯曼辖下的几个省份

  • 在奥斯曼帝国,苏丹和权势显赫的人家获取女性的方式与为帝国募集士兵和行政人员的方式相似,通常通过战利品或奴隶贸易获取。这些女性被安置在被称为“后宫”的特定区域,这一术语既指女性居住的区域,也指所有女性本身。随着帝国的伊斯兰化,奥斯曼也采用其他穆斯林王朝的做法,允许奴隶妃嫔为贵族生育后代。然而,奥斯曼实施了独特的“一母一子”政策,限制每位妃嫔只准生一个儿子,以确保继承权不分散。这一政策通过禁欲或避孕手段实现,但具体方法不为人知。这些女性的地位和作用在帝国内部政治中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王子们担任各省总督时,她们在为儿子登基铺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制度为后宫的女性带来了政治影响和竞争。

  • 苏莱曼和妃嫔成婚,许蕾姆被指责用魔法蛊惑苏丹。她生了6个,5个是儿子。

  • 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苏莱曼一生中面临了家庭内外的多重挑战。他的儿子穆罕默德因天花早逝,长子穆斯塔法则在40岁时被处死。这一时期,王位继承问题和地缘政治变化使苏莱曼陷入复杂的局面。苏莱曼的妻子许蕾姆苏丹在王储问题上发挥了影响力,但她的死和儿子巴耶济德的叛乱引发了家庭内部的紧张。巴耶济德最终被迫逃往伊朗,苏莱曼通过外交手段与伊朗解决了这一问题。与此同时,宗教异端的问题也浮出水面,苏莱曼采取严厉手段压制异端思想,确保官方认可的伊斯兰教在帝国内占主导地位。【巴耶基德叛乱,儿子打爸爸,没打赢
  • 医院骑士团此时在马耳他建立了大本营,以查理的名义暂时管理的黎波里港。
  • 在16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通过在地中海和印度洋的军事行动,成功保护了贸易路线和商业利益。他们在地中海与葡萄牙的战略竞争中夺取了一些关键港口,如马耳他和黎波里,同时在印度洋通过支持亚齐苏丹国对抗葡萄牙,保卫了重要的贸易航路。这一系列成功使奥斯曼帝国得以维护在香料贸易中的地位,促使埃及的香料贸易价值在16世纪中叶开始回升。
  • 奥斯曼帝国与莫斯科大公国的联盟开始受到威胁,当时伊凡四世扩张领土至喀山和阿斯特拉罕。这导致两国在战略利益上出现分歧,奥斯曼加强对边界地区的警戒,特别是在安纳托利亚黑海沿岸加强军备,以对抗潜在的挑战。
  • 在奥斯曼帝国苏莱曼时期,通过符号操纵和宫廷礼仪规范,穆罕默德二世和苏莱曼强化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再与侍臣共进餐,强调皇帝神秘性。苏莱曼将建筑活动发展至巅峰,投资于宗教和慈善性质的项目,展现了对社会福祉的关注。女性皇室成员参与了建设医院和公共食堂等项目,与男性成员的建筑活动有所不同,体现了一些社会福祉的侧面。对基督教纪念建筑的态度体现为竞争而非毁灭,如在伊斯坦布尔兴建苏莱曼清真寺。在麦加和麦地那进行的建设活动,包括神学院和供水系统,强调了这些地方在奥斯曼统治中的象征意义。然而,统治后期也受到了一些政策上的批评,包括贿赂、军费过度支出和农民渗透入军人阶级等问题。这一时期被认为是奥斯曼帝国的黄金时代,但也为后来的政治纷争埋下了伏笔。

塞利姆二世 (1566-1574)

  • 苏莱曼的儿子中只有一个人比他活得久,塞利姆此时尚在安纳托利亚的屈塔西亚担任王子总督,因而索库鲁穆罕默德帕夏并不担心会出现兄弟间王位继承争夺战
  • 奥斯曼帝国在苏丹塞利姆二世统治时期在地中海西部继续执行对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积极政策,同时也在北非地区与当地的穆斯林势力争夺控制权。奥斯曼帝国通过雇佣海盗船长“利剑”阿里,成功在突尼斯地区取得一些胜利,并试图在摩洛哥的萨迪王朝中制造混乱。然而,西班牙的军队在尼德兰和本土的战争中分散了注意力,使得奥斯曼帝国得以在这些地区施加影响。
  • 1571年,威尼斯人在塞浦路斯的最后一个据点马奥萨(法马古斯塔)被奥斯曼帝国攻陷,此时基督教联盟的目标从保卫变为重新夺回塞浦路斯。在战争进行中,奥地利的唐·胡安率领舰队于10月7日在纳夫帕克托斯(勒班陀)与奥斯曼帝国的舰队交战。这场勒班陀海战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战役之一,基督教联盟最终获胜。
  • 1572年,奥地利的唐•胡安再度出海,奥斯曼重建了舰队,所以没有取得期望的胜利,联盟开始分崩离析,威尼斯求和,接受了塞浦路斯已经归属奥斯曼的事实,还要支付30万枚杜卡特金币给奥斯曼。

穆拉德三世 (1574-1595)

  • 在16世纪末,欧洲和奥斯曼帝国都面临着财政和社会困境。欧洲各国由于连年征战,财政预算紧张,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同时,奥斯曼帝国也经历了独特的危机。其经济高度依赖于新征服省份的税收,但随着领土扩张减缓,奥斯曼的经济运行受到严重影响。货币贬值、农业税的增加以及战争方式的变化导致财政压力剧增。

    步枪】斯曼的军事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地方骑兵的作战效能下降,而步兵的重要性逐渐增加。由于领薪军队规模庞大,财政困境导致政府寻找其他人力来源,包括从农民中招募士兵。然而,这一变革引发了新的问题,被征募的农民在复员后变成社会不满分子,保留武器成为潜在的叛乱威胁。这种变革与地方关系的稳固性相比,对远在伊斯坦布尔的中央政府的忠诚更为脆弱,使得奥斯曼政府面临更加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局势。

艾哈迈德一世

  • 【混沌秩序】在1603年,苏丹艾哈迈德一世登基后,他在安纳托利亚面临了叛乱和挑战。尽管他急于亲自领军压制叛乱,但在1605年抵达布尔萨时却因饮用污染的水而生病。苏丹的军事参与很快结束,他更倾向于和解而非对抗。在安纳托利亚,一些杰拉里领袖获准加入奥斯曼军队,表明苏丹对和解的倾向。然而,随着奥斯曼政府将注意力从西部边界转移到东方问题,特别是安纳托利亚的叛乱和与伊朗的战争,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在这一过程中,知名的杰拉里领袖卡兰德尔奥卢•穆罕默德发动了一系列反叛活动,导致奥斯曼政府采取行动。经过一番战事,包括苏丹的大臣”掘井人”穆拉德帕夏的成功追剿,奥斯曼最终于1610年取得胜利。然而,奥斯曼帝国的资源极度紧张,内外交困,最终在1611年与伊朗达成停战,并在1612年正式签署和约,奥斯曼失去了先前在东方战争中获得的领土。
  • 在历史上存在的四个主要伊斯兰国家分别是奥斯曼帝国、萨法维王朝、莫卧儿帝国和乌兹别克汗国。这些帝国在13世纪蒙古人入侵后逐渐形成,都源自突厥和草原游牧民族。其中,莫卧儿人自称是帖木儿的后裔,乌兹别克人则宣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相比之下,奥斯曼帝国不像莫卧儿和乌兹别克,缺乏基于祖先的合法性。同时,奥斯曼也不像萨法维那样,拥有可以追溯到先知穆罕默德的宗教意识形态。观察奥斯曼的早期合法性,可以看出他们自认是中亚乌古斯部落的后裔,或是塞尔柱帝国的继承人,或者是伊斯兰战士的继承人,但这些理由都不足以确保充分的合法性。奥斯曼帝国无可置疑的合法性主要来自于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下符合普世正义的帝国秩序。然而,从塞利姆二世时期开始,甚至从苏莱曼时允许宠臣干涉帝国事务的时候起,这种切实的秩序逐渐被破坏。
  • 难点:开辟疆土越来越难【个人认为是战争形态变化】,苏丹不再积极参加政务,战士苏丹的称号不再,这在法国,西班牙也存在。
  • 穆拉德三世统治时期涌现出一系列精美的奥斯曼手抄本,包含传统细密画和苏丹肖像。这反映了统治者对文化和艺术的独特关注,同时苏丹形象的变迁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现实转变,从强调军事征服的骑马苏丹到注重文化庇护(?)的坐座上苏丹。坐在宝座上的苏丹已经取代了骑在马背上的苏丹。
  • 伊斯兰教历千年,宗教趋向僵化(?),伊斯坦布尔天文台没修成,伊斯兰教越来越不能容忍自由主义。
  • 最热闹的犹太人社区之一被遣散了,为皇太后萨菲耶苏丹建造清真寺。但是死得早没修成。
  • 第二个可能的原因【穆拉德三世和穆罕 默德三世通过杀死所有兄弟除掉了所有可能争夺王位的对手,但这种做法已经变得不得人心
  • 是不是苏丹的权威就小了,
  • 奥斯曼帝国早年的政治斗争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就是随着奥斯曼政府越来越官僚化和中央集权化,它的宗教越来越要求正统
  • 在苏丹艾哈迈德一世逝世后,奥斯曼帝国陷入混乱,权力核心仍是苏丹,但其亲信背离君主顺从,追求个人利益,苏丹的偏好幽居深宫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倾向。此时以苏丹名义谋权的人包括苏丹母亲、大维齐尔、黑人大太监、宫中人员、禁卫军军官等。18世纪初,官僚穆斯塔法·纳伊玛记载了克里米亚格莱王朝计划在奥斯曼混乱时期推翻统治的传言,而地方叛乱虽存在但非革命性,主要致力于改善生存状况而非推翻苏丹统治。奥斯曼帝国在这一时期经历痛苦的转型,由过去的战士苏丹转变为要统治边界逐渐固定的帝国

穆拉德四世 (1623-1640)

  • 在巴格达,总督最近才被当地招募来的守卫部队杀害,虽然他们名义上为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服务,但是对他没有多少忠心。

  • 为了树立威严:亲自率军攻打萨法维

  • 在17世纪初,奥斯曼帝国的知识分子对国家政策提出建议,认为当时的乱局是国家与社会崩溃的必然结果。他们希望通过保守的施政方针,重现中央集权的政府,使苏丹成为魅力领袖,为维齐尔等官员创造和谐相处的环境。然而,随着新派系的崛起,支持先前不重要的团体,这些知识分子也受到了冲击。17世纪初,奥斯曼帝国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权力争夺愈演愈烈,知识分子们的愿望与时代的变革产生了冲突。

  • 时代变了啊——那个靠着骑马打仗就能征服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回了。

  • 在穆拉德时代,尽管进行了一些改革,安纳托利亚仍然处于骚乱状态。政府认定的叛军和强盗在乡村肆虐,导致地方经济遭受破坏,税收减少。政府制定的计划引起农民不满,让他们更加愤怒,甚至有农民为躲避游牧民族而逃离家园。穆拉德的改革在国有土地重新分配时没有同时重新安置农民,这导致了农业帝国税收基础的动荡

    1635年,穆拉德经历了穿越安纳托利亚前往高加索地区作战的经历,他深刻认识到乡村存在的危机。在面对乡亲逃亡的情况下,穆拉德下令遣返所有逃难的人。然而,这一政策引起了争议,皇太后柯塞姆苏丹反对,认为这会给人民带来更多痛苦。穆拉德最终对老弱病残、孤儿、寡妇以及在伊斯坦布尔出生并居住超过40年的人豁免。

    安纳托利亚,政府权力薄弱,地方大家族如德鲁兹人领袖法赫尔·丁·马安趁机加强对自己地区的控制。然而,1633年,大维齐尔下令拘捕法赫尔·丁·马安,并将其处死,因为他被认为太过强大。他的儿子侯赛因被送进皇宫,后来成为苏丹穆罕默德四世的特使。

    在奥斯曼帝国对也门省的统治中,历时近一个世纪的努力未能成功将其帝国势力深入这片富裕的地区。地方家族主要信仰本地宗教,与奥斯曼的正统宗教存在差异,这导致了地方的反抗活动。尽管经历了一段短暂的休战,但反抗活动在1635年达到高潮,最终迫使奥斯曼帝国撤离也门。在撤离时,奥斯曼帝国仅保留了沿海岸线的狭窄区域。奥斯曼对也门的统治未能维持主要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在当地缺乏吸引力,而且这片地区对奥斯曼失去了战略价值。此次撤离也标志着奥斯曼与葡萄牙在印度洋的敌对关系结束。

  • 在穆拉德四世统治时期,奥斯曼帝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主要集中在对伊朗的征讨和对也门的撤离。尽管他试图模仿苏莱曼一世对萨法维的战争,但东方边境的胜利对他的政治利益更为关键。他亲自率军征讨伊朗,夺取了巴格达,并对城市进行修复。

  • 对萨法维的战争中,顺路处决了一些屡遭控诉的人,其中包括好几个滥用权力的总督。战争胜利后还下令修复神学家兼神秘主义者阿卜杜•卡迪 尔吉拉尼的陵墓,为了强调,奥斯曼的伊斯兰信仰远优于被打败的萨法维的伊斯兰信仰。

  • 他参与了克尔白圣殿的重建,表现出对伊斯兰信仰的支持。穆拉德四世还在帝国内进行了一些建筑工程,以彰显他的政治和文化贡献。

  • (此时欧洲在三十年战争

易卜拉欣一世 (1640-1648)

  • 1644年到1669年,奥斯曼人与威尼斯人断断续续的漫长战争。
  • 奥斯曼帝国在苏丹易卜拉欣执政时期陷入内部混乱和外部威胁。穆拉德四世时期的政治家离开后,政府宫廷不断动荡,易卜拉欣沉溺于后宫生活,漠不关心国内外事务。各省动荡不安,安纳托利亚遭受土匪袭扰政治叛乱农民生活受到影响。反抗和谋反成为常态,政府对叛乱与土匪有明确界定【土匪在政府眼中是社会下层人,纳税的农民阶级】。其中,卡拉海达尔奥卢•穆罕默德成为代表性土匪,经常抢劫商队,最终在1648年被绞死。整体而言,奥斯曼帝国在此时期面临着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和外部威胁的复杂局面。
  • 在终结苏丹易卜拉欣统治期的1648年,奥斯曼帝国陷入内部混乱和政治动荡。各派系一致认为废黜易卜拉欣,因其过分热衷于权力带来的奢华生活。他的母亲柯塞姆苏丹也支持这一决定。大维齐尔由”碎尸万段”艾哈迈德帕夏接任,但他同样不受欢迎。禁卫军与骑兵团关系瓦解,引发了伊斯坦布尔的抗议和血腥镇压。虽然易卜拉欣被废黜,但政治动荡仍然持续,年幼的穆罕默德四世继位,而帝国继续陷入混乱,不同派系间的斗争加剧。

穆罕默德四世 (1648-1687)

  • 艾哈迈德帕夏在1650年8月被任命为大维齐尔,但他在处理伊斯坦布尔商人暴动时未能表现出色,导致他在任职仅一年后突然下台。国库空虚,而在1651年夏天支付禁卫军薪水时,财政官员和部队军官私下勾结,通过强迫商店老板兑换贬值硬币,使他们获得足够现金支付薪水。商人们对这种劣币兑换的行为感到不满,尤其是因为他们已经承担了其他14种税捐
  • 商人领袖投诉未果,导致劣币事件爆发,商人要求处死贪污者和解雇艾哈迈德帕夏。混乱中,新大维齐尔上任,柯塞姆苏丹被谋杀。主要是禁卫军民众之间的冲突。伊斯坦布尔人民在圣旗召集下聚集,表现出忠诚。最终谈判使禁卫军将领相信他们将被放逐但幸存,然而,苏丹下令处死他们,没收财富以缓解财政危机,结束了历时三周的动荡。
  • 之前的改革主要致力于重建人们想象中过去盛行的规范。现在,人们似乎开始意识到,他们需要适应现状的解决办法,而不是试图重现过去。
  • 在1656年的达达尼尔海峡之战中,威尼斯舰队利用有利的海流和适时的风向,使奥斯曼舰队失控冲上海岸,最终取得了战斗胜利。奥斯曼海军元帅凯南帕夏在战败中失去了战略重要的博兹贾阿达和利姆诺斯两座岛屿,增强了威尼斯人在达达尼尔海峡的控制力。【苏丹的士兵拒绝海上服役,士兵素质差。还有不少逃兵】
  • 乌克兰哥萨克人在赫梅利尼茨基的领导下反抗波兰统治,导致全面战争爆发。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试图利用奥斯曼与威尼斯的战争分散奥斯曼力量,但威尼斯最终在达达尼尔海峡之战中获胜。赫梅利尼茨基寻求联盟,与克里米亚可汗伊斯兰·格莱三世结盟,并宣誓效忠沙皇,使乌克兰问题成为引发未来地区强权争夺的关键。
  • 在1656年的伊斯坦布尔叛乱中,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四世面临军队士兵的反叛,动乱中宫廷官员被放逐并处死,苏丹失去对局势的控制。士兵们迫使苏丹任命他们的人选为帝国官员,动乱中的恐怖统治导致城内混乱。在此过程中,苏丹表现得软弱无能被迫满足士兵们的要求,展现了其在政治局面中的羸弱形象
  • 在奥斯曼帝国,穆罕默德四世时期(1648-1687),其继任者”智慧的”艾哈迈德及后续大维齐尔梅尔济丰的卡拉•穆斯塔法帕夏均通过高压政策维持国内稳定。”智慧的”艾哈迈德在位期间,埃迪尔内成为皇室首选居所,他本人沉湎于游猎而忽略国事,显示其软弱领导形象。梅尔济丰的卡拉•穆斯塔法继续保持对国家最高机关的掌控,通过维护奥斯曼在乌克兰的利益,成功平定右岸乌克兰的反抗。然而,在对乌克兰的干涉中,奥斯曼选择谨慎行动,最终于1681年与莫斯科签署和约结束边境紧张局势,展现出一定的战略收敛。

苏莱曼二世 (1687-1691)艾哈迈德二世 (1691-1695)……

  • 在神圣同盟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大北方战争、卡尔洛维茨和谈、1703年的叛乱以及与俄罗斯、奥地利和威尼斯的战争之后,西欧与奥斯曼西部边疆沿线实现了和平。苏丹派遣特使团访问欧洲,不仅仅是为了战争,也包括促进文化交流。”二十八”切莱比穆罕默德埃芬迪成为第一个奥斯曼官方的文化特使,他的观察对国内权力人物产生影响,推动他们理解与西方和平接触的重要性。奥斯曼人对西方商品的接受度高,特使的访问加强了对西方文明的认知。在社会生活方面,苏丹及大维齐尔的豪华庆典和活动为帝国注入新的活力,显示对文明和教育的重视。此时的清真寺建筑也体现了对宗教和皇室的合法性的强调。

  • 奥斯曼帝国开国以来,王公大臣的权势在艾哈迈德三世时期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他们不仅在托普卡帕宫周围拥有巨大权力,而且这种权势迅速扩展到整个伊斯坦布尔。艾哈迈德三世成长于相对自由的环境,对宫廷的束缚感到不满。18世纪,奥斯曼人开始在博斯普鲁斯海岸建造豪华宫殿,王公大臣中的新富户引领了一场挥金如土的享乐浪潮。社交活动频繁,私人宫殿成为长时间宴会和娱乐的场所。

    苏丹艾哈迈德三世表达了对传统宫殿的不满,批评托普卡帕宫的困顿和阴暗。他在博斯普鲁斯海岸修建了更多楼层的宫殿,改变了宫殿建筑的风格。同时,18世纪20年代之前,奥斯曼人就已经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兴建了数百座豪华宫殿。

    社交生活的兴盛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改变了饮食、衣饰和家具的消费模式。清真寺建筑也经历改变,强调对皇室合法性的表达。苏丹艾哈迈德三世在公众场合中表现得更加开放,与民众亲近。他还进行了对托普卡帕宫的大规模翻修,特别关注后宫卧室的装饰。

  • 在艾哈迈德三世时期,为了突显权贵们伊斯兰教历的信仰,大维齐尔达马德•易卜拉欣将传统的斋月结束宴飨变得特别夸张。这些宴会在他的任职期间越来越盛大,成为向朝臣和百姓展示苏丹虔诚以及他作为国家元首地位的机会。此外,斋月期间,达马德•易卜拉欣与高阶神职人员进行论辩,强调《古兰经》经文与先知的教诲,以加强苏丹的合法地位并发展同盟关系。

    宗教阶层逐渐认同帝国的目标,并被用来强化苏丹的地位。教士家族逐渐垄断高阶职务,传承原则巩固,形成了一个“封闭社群”。教长和其他高阶神职人员的任命也受到家族裙带关系的影响,而且军队和文官的孩子们也进入高阶神职人员的行列。

    权贵们通过共同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特权阶级,以应对那些挑战他们和苏丹权力的人。大维齐尔达马德•易卜拉欣通过家族关系和荫庇网络,巩固了自己在帝国会议中的影响力,垄断了职位,为他的家族谋取了利益。

  • 埃及在奥斯曼帝国中是最大的行省,因其战略位置、贸易重要性和富饶资源而备受重视。尽管奥斯曼统治取代了马穆鲁克人的统治,埃及在帝国内仍然享有特殊地位。然而,由于中央与地方利益的冲突和派系斗争,导致埃及政局出现动荡,18世纪初禁卫军崛起,引发了一系列内乱。1736年,奥斯曼总督采取措施平息冲突,削弱了反叛家族的势力。

  • 在18世纪,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面对外部压力和军事技术的变革,采取了多种方式来适应新的挑战。代表性的变革代理人包括大使切莱比穆罕默德埃芬迪、印刷商易卜拉欣•穆特弗里卡以及法国博纳瓦尔伯爵克劳德-亚历山大。马哈茂德一世时期,穆特弗里卡出版了有关军事组织的小册子,而博纳瓦尔则被邀请至伊斯坦布尔,推动军队现代化。努力推进炮兵部队改革和武器现代化,但由于宗教阶层和禁卫军的反对,部分改革在面临阻力时受挫。

  • 1739年以来,奥斯曼与其欧洲邻邦并无战事

    • 奥地利积弱不振,厌战惧战,活在腓特烈大帝的阴影下
    • 彼得大帝把国家搞得国库空虚
  • 1786年后的三年中,奥斯曼帝国由强硬的大维齐尔优素福帕夏领导,面对与俄罗斯的争端,最终于1787年8月宣战。要求俄罗斯承认东格鲁吉亚为附庸国、获得搜查黑海上俄罗斯船只权利、关闭敏感领事馆以及归还克里米亚成为导致宣战的争议点。

塞利姆三世 (1789-1807)

  • 苏丹没有亲征,提出亲征建议的是大维齐尔代理。塞利姆直言,亲征仿佛成了他自己的使命,这使他相当不安
  • 战争和过去一样,给奥斯曼的财政带来重大负担
  • 由于大部分税收都落入了拥有终身包税权的人手中,中央国库极度缺钱
  • ——奥斯曼的军事改革 就在此时开始
  • 反对“新秩序”的抗议蔓延至鲁米利亚。苏丹的一系列军事改革引起地方豪族的不满,加剧了内乱。
  • 在面对博斯普鲁斯地区爆发的“新秩序”军与地方民兵的叛乱时,苏丹塞利姆表现出犹豫和优柔寡断的一面。叛军在埃迪尔内及周边地区获得禁卫军支持,导致“新秩序”军解散。苏丹在面对叛军的要求时屈服,并同意废除“新秩序”、交出名单上的官员并取消相关措施。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政局的混乱,以及对改革的强烈反感。在动荡中,塞利姆放弃了原本支持的军事改革,并采取迎合叛军的态度,最终导致“新秩序”的瓦解。

马哈茂德二世 (1808-1839)

  • 1798年法国入 侵之后,埃及与伊斯坦布尔之间的从属关系被削弱,此时,法国甚至不反 对跟俄罗斯商讨瓜分奥斯曼。1806年开始的俄土战争还在继续,奥斯曼求和的尝试已经失败,摩尔达维亚与瓦拉几亚的地位仍在争论之中。塞尔维亚起义也仍在继续。
  • 《花厅御诏》在苏丹塞利姆的领导下由外交大臣穆斯塔法·雷西德帕夏宣读,它标志着对奥斯曼帝国行政体制的彻底改革。诏书首先批评奥斯曼帝国在过去150年中未能守住圣律国法,导致国家衰退。接着提出建立良好的行政机构、保障人身安全、保护荣誉与财产为原则的设想。在税收和军事方面,诏书提出建立公平的税制、规范军队的动员制度,并承诺军费将用于国家的防卫。此外,诏书还反对受贿行为,承诺惩罚一切违法者,不论出身与阶级,强调法治的原则。最重要的是,《花厅御诏》承诺所有这些原则都将普及于所有奥斯曼臣民,不论其宗教信仰。这一宣言在形式上采用了伊斯兰教话语,并承诺新的法案不会与伊斯兰教法发生冲突。苏丹在圣斗篷殿宣誓将严格执行《花厅御诏》,象征着对国家政治体制的宗教性改革。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 (1876-1909)

  • 对许多苏丹子民而言,阿卜杜勒哈米德仍然是一个备受尊崇、无法批评的人物,被视为“真主在地上的影子”。在历史上的特定时期,如1905年至1907年的安纳托利亚,阿卜杜勒哈米德罢免贪官污吏时,人民欢欣鼓舞,为他祈祷长寿。这种对他的尊敬使得政治活动家必须寻找其他理由来煽动反政府思想。在1909年的2月和3月,反对新秩序的势力兴起,引起奥斯曼政府的困扰。在议会中,自由主义反对派激烈抨击统一与进步委员会的专制。随后,一个名为“穆斯林联盟”的组织成立,透过其喉舌《火山报》来煽动穆斯林反对统一与进步委员会。
  • 如果说西方对阿卜杜勒哈米德及其时代的评价是出于他们对奥斯曼帝国晚期的定性— “懒惰”,那么,土耳其国内对这个时期相反的评价则是出于现代政治目的。无论如何,这些互相矛盾的评断都可以看作一些 重大现象的指标,诸如所谓“东方问题”的终结、阿卜杜勒哈米德将伊斯兰教当作黏合剂凝聚他正在解体的帝国、四处弥漫的亡国之痛,以及为新生的民族国家寻找可靠的新模式的努力等。然而,这些现象都应放在时代的脉络里检视,而不是用于强调某一项现代化议程。

穆罕默德五世 雷西德

穆罕默德六世

哈里发 1922-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