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613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个科学家,它在某个时刻愈发强烈,在十四岁看到一个视频开始,视频里的人用急促却深思熟虑的语气说“我想成为计算机理论科学家,为人类智慧添砖加瓦”。 可惜我不是一个聪明人,高中三年年我拼了老命,像是把自己的所有运气都耗尽了,从大学第一门数学课开始,我知道了自己的知识远不足以支撑我的梦想。对于聪明人来说,那些基础知识只是简单的笑谈罢。 在大学的第一年我对自己的处境一无所知,我以为北大毕业能随随便便进大厂年薪百万,我以为本科本就是让人补齐基础知识的。我没有太多的生活,我只是学着我的专业课,我觉得他会有用的。 大二那年,我以为我进了一个课题组,我做横向,我也帮实验室取快递,开发票,但这都无所谓,因为我觉得自己在接触科研了。我可以对着感兴趣的想法开始疯狂地翻论文,从Google scholar上一篇一篇读下去,我不知道什么是好,自然也不知道什么是坏,我可以在凌晨三点的脑子里依然不断思考着可能的解决方案,我为每一个忽然的灵光一闪而兴奋,而后又觉得trivial。可能直到后来很久,我才会知道,也许能从理论上证明当时的那个方向是无解的。那几个月里我试了四五个可能的方向,每一个可能的方案我都会试着implement出来。虽然一个一个都被证否了,以至于我开始怀疑如果自己现在去工作,工作远比科研要好,至少老板打我骂我,就算没有实践出来,还得给我钱。 直到后来有一天,我想和老师聊一聊我的未来,我不知道我能依靠谁,也许他能给我一些建议,但是他告诉了我两件事,他说我不是他们课题组的,他还说我科研没做出东西。第二个说法是事实,第一个说法,也确实让我怅然了很久很久。 我并不觉得我的数学很差,大一那年我和朋友在数学建模的比赛里拿了第一名。我不觉得我的coding不行,操作系统的lab我写+debug的速度并不比我崇拜多时的那个住在同一层宿舍的system大佬慢太多。我并不觉得我不会讲故事,我高中语文从来都写得很好。我英语是不好,但我看得懂我想看的论文。如果没有太多理论和数学。我知道我不懂怎么更好地去展现自己,我怎么展现呢,我确实没有。那时我还像模像样地还跟着课题,其实我早没了激情,那个疯狂的单纯的孩子已经死了,在某个时候。 勇敢是需要有底气的,那之后我做了一些事,很少,但都和科研无关,我想去探索一些与科研无关的路。比如偶尔有人在偶尔的地方告诉我“你做的东西真的有帮到我”,但我也没能有太大的波动了,就任由其荒废了。我试过了,我只喜欢科研,只喜欢我曾经羡慕的,遥不可及的那种科研。 但总而言之,我确实很菜,比起年少有为的理科或是工科天才,比起知道自己的热爱是什么的,又知道自己的天赋支撑的起他的热爱。这学期又选了很多别人不选的课,或是别人大一就选过的课,只是从零开始补基础。绩点早就无所谓了,在某个恍恍惚惚的瞬间,我抬起头老师正讲着control as inference,讲着Shannon Channel Theorem,讲着Majority Minimization,我像是在做梦,我没有上好过一门课,但我也好喜欢上课,我好喜欢这些无尽的远方,喜欢这种瞻仰和追随。 今天在朋友转发的链接下点了一个赞,偶尔有另一个点赞的朋友给我发了一条消息,“你的论文呢,人家都有iclr了”。我笑了笑,我说我连一篇十八作都没有。我又读完了那篇推送,就像昨天在图书馆翻到“大学怎么上”那本清华双特将得主写自己的人生低估那样。他们付出了努力,获得了收获,从探索找到了热爱。 但没有人会记得那个在北京的街头席地而睡的人,在末日的暴雨里毁灭。